• 首页 >> 文化建设 >>文化产业
《中国经济时报》关注孝南:孝爱“船说”激活文旅IP


时间:2025-05-15 11:13 信息来源:中国经济时报 字体:[ ] 视力保护色:

5月1日晚,湖北省孝感市的槐荫河畔暮色四合,60座主题观演游船满载游客缓缓启航,一场穿越千年的“孝爱之旅”正式拉开帷幕。作为华中地区首部大型行浸式水上夜游演出,《槐荫船说》以国家级非遗“董永传说”为蓝本,在4.5公里的游线之上,用60分钟的光影叙事,将“孝感动天”的传奇故事编织成流动的视觉诗篇。

光影织就沉浸式剧场

游船驶过槐荫河二桥,水幕光影骤然亮起,《鹊桥》篇章的序幕在粼粼波光中开启。11处演艺节点依次铺展,构建了“天界—人间—仙境”三重时空,水幕、绳幕、纱幕交织成梦幻背景,激光与投影在雾森中勾勒出七仙女踏云而来的身影,光电闪烁中,千年传说突破时空界限跃然眼前。游客李女士抱着孩子惊叹:“小时候听的故事突然‘活’了,仙女就像从水里长出来的!”

行至《路遇》场景,河心伴游竹筏上,董永与七仙女的邂逅在实景表演中重现。观演游船随剧情移动,14位专业演员在水上舞台演绎卖身葬父、夜织锦缎等经典情节。当《织绢》篇章的全息投影将七仙女的“天丝”化作满河流光,65岁的孝感市民王先生眼眶泛红:“这就是我爷爷讲的‘一夜织十绢’,没想到科技能把传说变得这么美。”

非遗传说的现代解码

作为耀有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耗时300多天打磨的文旅项目,《槐荫船说》的“科技含金量”藏在众多细节里。25米长的主题游船配备锂电动力,实现了“零噪音”观演;河心伴游船搭载的智能水幕系统,能根据游船位置自动调整投影角度,确保游客在行进中始终拥有最佳视角。

《槐荫船说》集纳了当下前沿的光影技术:5D全息投影让老槐树“开口”讲述传说,智能水幕在桥梁上投映孝爱场景,AI语音交互实现游客与“槐荫树”的对话。项目总导演王公冠介绍,11处节点的声光电系统由中央控制系统统一调度,“船行到哪,故事就演绎到哪,观众既是旁观者,也是故事的‘剧中人’”。

在《同心》篇章的高潮部分,河面升起18米高的水幕,裸眼3D技术将“天河永隔”的悲怆化作漫天星雨,游客们的手机闪光灯与灯效汇成“人间星河”。来自南京的游客袁文嵘对比多地夜游项目:“秦淮河的桨声灯影是诗意,这里的科技感却让传统文化有了冲击力,尤其是水幕上的‘孝’字,从历史课本直接跳进了现实。”

文化符号激活文旅IP

“五一”假期的数据印证了该项目的火爆:4月30日至5月5日,售票超1万张,每日6班游船全部满载,总计超4000名游客登船,游客中心接待量突破1.5万人次,沿河两岸驻足观赏游客超10万人次。

这样的热度背后,是孝感作为全国唯一以“孝”命名的地级市,对孝文化IP的深度解码与现代演绎。近年来,该市坚持“孝感天下、情润山水”的孝文化名城定位,不仅将“董永传说”这一国家级非遗作为城市文化内核,更通过科技赋能让“孝感动天、贤德传家”的精神谱系与当代审美接轨。作为主城核心区的孝南区,抢抓“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”机遇,以《槐荫船说》为支点,首创“水上行浸式观演”模式,将槐荫河打造成流动的孝文化课堂——当AI语音讲述董永卖身葬父的孝道故事,当水幕投影在千年古桥上映现“一夜织绢”的诚信契约,传统文化正以年轻人青睐的方式完成代际对话。

《槐荫船说》预计可实现年接待游船游客超10万人次,带动商业消费超亿元,将成为孝感“夜游经济”的新引擎。孝南区委书记张全民表示:“我们不仅要打造现象级打卡地,更要让《槐荫船说》成为孝文化的‘摆渡人’——通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,让‘孝爱忠勇’的城市精神从历史典籍走向现实生活,从地域文化升华为可触摸、可体验的情感共鸣。”

夜幕下的槐荫河,游船划出的涟漪渐渐平复,但光影交织的“孝爱传奇”仍在游客心中荡漾。孝感正以文化为媒,让千年非遗成为具象化的文旅IP,续写“中国孝感,孝感中国”的城市佳话。


扫描分享

分享到: 【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