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连栋大棚内,西红柿长势喜人。
6月3日,云梦县城关镇白合村的连栋大棚在初夏阳光里闪着银光。记者走进一座约4亩的辣椒棚,翠绿的椒串压弯枝头,七八位村民正忙着除草施肥。
“这茬辣椒4月中下旬就上市了,比露天种植提前两个月,现在主要销往云梦和孝感的批发市场。”白合村党支部书记、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秦青红拨开枝叶笑道,“反季节种植就是打时间差,赚的就是‘早市’钱!”
据秦青红介绍,占地20多亩的4座连栋大棚于2023年启动建设,去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。紧邻的另一座大棚里,西红柿与脆蜜瓜正“接力生长”,红绿相间的果实与白胖胖的蜜瓜相映成趣,村民们忙着整枝梳果,为下一轮丰收做准备。“这茬西红柿和脆蜜瓜已陆续采摘销售,截至目前已出售上万斤。”
连栋大棚不远处,14亩“共享菜园”宛如“南瓜博物馆”。香芋南瓜、贝贝南瓜等10多个新品种在藤蔓下若隐若现,秦青红翻开一颗即将成熟的黄金南瓜说:“这些‘网红品种’商超抢着要,口感粉糯还耐储运。”
合作社账本上,流转土地写满“丰收密码”:“3月收600亩花椰菜,5月收80亩土豆,20亩包菜快卖完,甜玉米再过一个月成熟……”如今,合作社年发人工工资30万元,带动2000多人次在家门口就业,让乡亲们实现“挣钱顾家两不误”。
为破解“销售难”,合作社与首衡城市场主体签订合作协议,部分蔬菜实行“订单式种植”。“市场需要什么,我们就种什么,既能提升品质规模,又能直接对接大市场。”秦青红表示,通过“合作社+基地+市场”模式,白合村蔬菜产业正从“分散种植”向“标准化、规模化”转型,既保障农户收益,也为乡村振兴注入稳定动力。
从大棚“抢鲜经济”到共享菜园“特色种植”,再到订单农业“产销闭环”,白合村蔬菜专业合作社以产业融合发展路径,让土地生金、农民增收。如今的白合村,田地里“长”出致富希望,更通过合作社的纽带作用,让乡村振兴的底气越来越足、步伐越来越稳。